舌苔发黄是怎么回事,舌苔发黄怎么调理改善


舌苔发黄是怎么一回事啊? 中医书上说:
常言道:每天照一照,有病早知道 。 一个健康的人,面对镜子看自己的舌头,应当是舌体柔润,舌质淡红,舌面上铺有薄而均匀的颗粒、干湿适中的白苔,此谓“舌淡红,苔薄白” 。 但是,患病后,舌质与舌苔就会发生变化 。 因此,经常观察舌象,可以了解健康状况,及时进行自我保健与调理 。

中医将舌体分为三部分:舌尖反应心、肺的变化,舌中与舌两边反映肝、脾的情况,舌根提示肾的病变 。 不过,郭淑云教授说,中医讲的心肝肾功能与西医不同,不必硬套 。

舌苔黄、舌质红多是有热,舌苔发黄,舌质红(即舌头红)的人出现口苦咽干,属于有热上火 。

心经有热舌苔发黄、舌质红同时伴有心急烦躁、失眠多梦,多是心经有热,病人此时可用些清心火的药 。 如竹叶、莲子心泡水,当茶每日频饮 。 睡眠不好可用百合、莲子心、枣仁煮粥喝;口舌生疮可用野菊花60克,浓煎后,每日多次含服 。 郭淑云说,有位老干部口舌生疮多年,用了很多方法治疗无效,就用这个小验方,一个月即痊愈 。

膀胱湿热舌质偏红,舌苔黄腻,病人伴有小便排不净感觉,或尿时感到小便发热,有痛感,多是膀胱湿热,即西医讲的泌尿系感染,可用白茅根、瞿麦、扁蓄等,水煎后当茶喝 。

肝经有火舌边红,苔黄偏干,眼睛红赤肿痛,或经常长麦粒肿,为肝经有火,可用酒炮制过的大黄泡水喝 。 郭淑云认为,大黄性寒

,有降泄作用,用酒炮制后,可将大黄药力引到头目,泄上焦之火 。

肺经有热舌质稍红,苔薄黄为肺经有热,常见于感冒初期,或咽炎患者 。 伴有大便干结者可用冬凌草、大黄稍加煎煮,每日当茶饮 。

咽干肿痛者可用胖大海、麦冬、菊花泡茶,症状严重者加二花、山豆根、牛蒡子,大便秘结加大黄 。 郭淑云教授说,中医有个理论叫“肺与大肠相表里”,病毒性感冒初期,通过泄大肠宿便热毒,以消除肺经之火的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不错的疗效 。
舌苔发黄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应该注意点什么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 。 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 。 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

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见图3-1) 。 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看,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加以考虑 。

1.舌质: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 。

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含蓄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运动灵活自如,表示气血充足 。 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外感初起或内伤病情轻浅者 。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 。 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 。 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