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教材处理: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 。 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景物的散文, 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 。 该单元总的教学目的, 是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 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 并作适当的摘录 。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 。 这篇文章描绘景物, 语言准确生动, 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 融情于景, 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 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 。 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 非同一般, 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 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 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 富有感染力 。
基于这样的认识, 本文的教学目的定在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上, 教学重点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侧重在第3段和第5段 。 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感情的抒发 。
●○教学设想:
[教法]一是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 引发学生思维、讨论, 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感受课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三是拓展比较阅读 。 本文和其姊妹篇《济南的秋天》, 是作者写于同一时期的优美散文, 描写不同季节的济南, 传达出同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学法]根据教法安排,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宜结合老师的指点引导, 仔细阅读, 认真思考, 开展讨论, 从而感受济南优美的山水和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 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 获得应有的启发 。 拓展阅读, 加强读、写能力训练 。

济南的冬天教案

文章插图
[时间安排]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 知识具体, 内容充实, 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 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 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 探究获取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 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 。 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 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 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 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 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 。 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 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
2.能力目标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 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扫除字词障碍;
②多媒体CAI课件、配乐朗读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

推荐阅读